桎梏怎么读?先来掌握正确发音
很多朋友第一次看到”桎梏”这个词都会愣住,不知道该怎么读。其实它的发音很简单:”桎”读作zhì(第四声),”梏”读作gù(第四声),合起来就是”zhì gù”。你是不是也读对了呢?这个词虽然看起来生僻,但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有重要地位。
从字形来看,”桎梏”都是形声字,左边的”木”表示与木头相关,右边的”至”和”告”则提示发音。有趣的是,这两个字的小篆写法看起来就像古代犯人被绑住的样子,这其实暗示了它们最初的含义。
桎梏原本是什么意思?
“桎梏”的本义是指古代的刑具。小编认为‘说文解字’里面解释得很清楚:”桎,足械也”指脚镣;”梏,手械也”指手铐。因此合起来就是指束缚犯人手脚的刑具。想想古装剧里犯人戴的手铐脚镣,就是”桎梏”的实物形态。
历史上有很多使用”桎梏”的例子。比如《史记’里面记载鲍叔牙为管仲”脱桎梏”,就是帮他解除刑具;柳宗元说自己”处则若关桎梏”,形容像囚犯一样被束缚的情形。白居易更有意思,他在诗中说自己”以此自桎梏”,用这个词比喻自我束缚。
现代汉语中桎梏的引申用法
别以为”桎梏”只是古代用词,它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活跃,只是意思更加抽象了。现在我们常用它来比喻各种限制和束缚,比如:
“传统觉悟成为创新的桎梏”——指想法上的限制
“摆脱心理桎梏”——形容克服内心障碍
“制度性桎梏”——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
这些用法都延续了”束缚”的核心含义,只是从具体的刑具变成了抽象的障碍。要打破这些”桎梏”,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心态,勇于突破常规思考。
怎样正确使用”桎梏”这个词
现在你不仅知道”桎梏怎么读”,也了解了它的含义。使用时要注意:在正式场合可以保留其本义,比如讨论古代刑罚;在日常交流中则多用其比喻义,形容各种限制。
举个例子:
“这个老规矩已经成为进步的桎梏”(比喻用法)
“考古发现了一副青铜桎梏”(本义用法)
记住,”桎梏”通常带有贬义色彩,暗示需要摆脱的束缚。用对了这个词,能让你的表达更有文采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