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坚守的初心,一生的热爱
“一生只为一事来”,这句话在郑敏钊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。作为福州市连江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园长,她用30年的时光扎根幼儿教育,从青涩的17岁少女到如今的资深教育者,她的故事不仅是职业坚守,更是一场关于热爱与传承的修行。为什么她能坚持这么久?答案或许就藏在她那句“我心归处是教育”里。
—
一、从17岁到30年:教育路上的“长跑者”
1990年,年仅17岁的郑敏钊从福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毕业,被分配到连江县凤城中心幼儿园。面对山区支教时简陋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匮乏的现状,她主动利用周末培训代课老师,一坚持就是三年。“当一个人爱孩子的时候,就会有超越年纪的责任感。”这句话成了她职业生涯的注脚。
即便后来有机会调往条件更好的幼儿园,她仍选择留下,只为将旧园打造成“孩子的乐园”。如今,连江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已成为配套设施齐全的示范园,而她自己也收获了“福建省三八红旗手”等荣誉。30年,她用实际行动证明:一生只为一事来,不是口号,而是每一天的选择。
—
二、儿童友好:蹲下来,才能看见孩子的全球
“尊重儿童,不是施舍,而是本能。”郑敏钊深谙此理。作为福州市政协委员,她提案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,并在幼儿园内操作“一米高度”的视角:设立儿童议事会,让孩子用图画和符号表达需求;设计适合孩子的课程,让他们在游戏中成长。
她常说:“儿童友好不仅是滑梯和彩墙,更是倾听他们的声音。”这种理念让幼儿园成为“万幼万象,自在盛放”的沃土。一生只为一事来,对她而言,就是不断为儿童创新更友好的全球。
—
三、超越教育:为妇女儿童点亮微光
“福建省三八红旗手郑敏钊职业室”成立后,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乡村:为浦下村建立“小海豚爱心书屋”,为妇女普及健壮聪明,甚至推动福建省免费HPV疫苗接种政策落地。
从教育者到公益人,她的角色在变,初心未改。她说:“看到孩子们受益,家长认可,就是最大的满足。”一生只为一事来,早已超越职业,成为她的人生信念。
—
小编归纳一下:一生一事,平凡中的辉煌
郑敏钊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因30年的坚持而熠熠生辉。她用行动告诉我们:一生只为一事来,不是牺牲,而是快乐的抵达。无论是教育、儿童友好,还是公益,她都在用时刻证明——热爱可抵岁月漫长。
如今,她的“第二代娃娃”也成了幼儿园老师,这份“爱的传承”或许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。而我们能从中汲取什么?或许就是找到那件值得“付出一生”的事,接着,脚踏实地走下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