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七月,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罗武庄乡阿脑村,万亩梯田层层叠翠,稻浪翻滚间金鳞闪动,一幅“稻在水中长,鱼在稻间游”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。
7月上旬,在阿脑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区,416公斤稻花鱼苗被均匀投放到28亩稻田中,罗武庄乡2025年“稻鱼共生”特色产业迎来新一轮扩展。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操作,农户们分工协作、干劲十足。“顺着水流慢慢撒,鱼苗才能适应。”在田埂上来回奔走的畜牧水产推广技术员不断叮嘱。
刚撒完鱼苗的村民普翠萍掩不住笑意:“现在田里不用打农药,鱼吃虫,稻子长得好,鱼也能卖钱。”她粗略算了一笔账:“这一季下来,米香了,鱼肥了,守着田也能多挣几千块钱。”
近年来,南华县依托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和优质稻区资源,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,推动绿色产业提质增效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进步稻渔共作面积达6000亩,覆盖3000多户农户,其中4400亩为重点生态种养田块。预计到今年8月底,全县稻鱼双收后,产业综合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。
生态种养催生出乡村经济新业态。在阿脑村,“一田三金”的增收路径正在形成:金色稻谷和鲜活稻花鱼是直接收益;配套打造的“稻鱼农旅体验区”规划承接“摸鱼节”等活动,预估带动旅游收入20万元左右;经过统一打造的绿色品牌,稻米价格提升了约20%,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。
在稻鱼共作核心示范基地,乡党委、政府正同步推进“稳粮、优渔、兴旅”三位一体进步。“我们通过统一鱼苗供给、集中技术培训、品牌营销提升,带动每户平均增收近4000元。”罗武庄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刘刚介绍,目前已建成游客接待点3个,农家乐4家,“今后规划串点成线,打响‘稻鱼+农旅’的区域品牌。”
田野里,水稻初抽穗,稻花鱼游弋其间;田埂上,“稻鱼农旅体验区”的标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从一粒米到一尾鱼,从一块田到一条产业链,南华县正用“稻鱼共生”这把“金钥匙”,解锁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融合进步的新路径。
云南网记者段晓宇通讯员马弋雯
来源:云南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