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重视党员谈话记录?
党员谈话记录是党组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它不仅是想法交流的载体,更是党内民主和监督的重要体现。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明确要求,党员之间要经常开展谈心谈话,坦诚交流想法、交换意见。那么,怎样让谈话内容既诚实又规范?记录时又该注意哪些细节?
谈话记录不仅是形式,更是党内沟通的“传家宝”。它既能帮助党员反思自身难题,也能促进组织内部的团结与进步。因此,做好党员谈话记录,是每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。
党员谈话记录的规范格式
一份合格的党员谈话记录,应该包含下面内容多少关键部分:
1. 基本信息:包括谈话时刻、地点、参与人员(如党支部书记与党员张三一对一谈话)。
2. 谈话主题:明确谈话的核心内容,比如“想法汇报”“职业改进建议”或“批评与自我批评”。
3. 谈话内容:记录双方的主要见解,尤其是难题和建议部分,避免流水账式记录。
4. 整改措施:如果谈话中发现难题,需明确后续改进路线和责任人。
例如:
> “2023年10月15日,党支部副书记李四与党员王五进行谈心谈话。王五反映近期职业压力较大,进修时刻不足。李四建议其合理规划时刻,并承诺后续安排支部委员协助。”
这样的记录既清晰又实用,便于后续跟踪落实。
怎样让谈话记录更诚实有效?
谈话不是走过场,记录更不能应付了事。要想让党员谈话记录发挥真正影响,需注意下面内容几点:
1. 提前准备:谈话前明确主题,避免漫无目的闲聊。比如,可以围绕“近期想法动态”或“群众反馈意见”展开。
2. 营造气氛:用平等、开放的态度交流,鼓励对方说真话。可以多用“你觉得怎么样?”“有哪些困难?”等开放式难题。
3. 突出重点:记录时抓住核心难题,避免琐碎细节。比如,党员提出的具体建议或自我批评的内容必须详细记录。
4. 跟进落实:谈话后及时整理记录,并在组织生活中反馈整改情况,形成闭环管理。
划重点:党员谈话记录的关键在于“真”和“实”
党员谈话记录不是形式主义的“纸面文章”,而是推动党内民主、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工具。无论是谈话前的准备,还是记录时的细节,甚至是后续的整改落实,每一步都要体现“真”和“实”。
下次当你参与或记录党员谈话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次谈话是否真正解决了难题?记录是否清晰可追溯?只有把每一次谈话都当作改进的机会,党员谈话记录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格!
